中風年輕化,我可能中風嗎?

世界衛生組織統計,全球每6秒就有1人死於中風,
每個人一生有1/6的機率發生中風。
曾中風的人,後續常因殘障帶來醫療與經濟的重大負擔,
如何避免成為中風候選人?
高危險群又該怎麼防範,才能遠離中風危機?

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、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子淦表示,「中風是一個預防重於治療的疾病。只要預防得當,就算父母曾經中風,個人中風的機率也會大幅降低」。

研究發現,三高(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)的人,引發中風機率較正常人增加許多。馬偕紀念醫院淡水院區外科加護病房主任鄭聖于分析,高血壓、高血糖引發的糖尿病都有遺傳因素,中風和這些因子環環相扣,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壓、糖尿病的人,就要特別注意自己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。

中風往往是突然發生,沒有預兆。萬一中風後,生活習慣不改善,繼續抽菸、喝酒、熬夜,都會增加再次中風的機會,而二度、三度中風,身體機能更難恢復。

林子淦醫師說,他有很多病人中風過一次,後來改變生活習慣,定期就診服藥,20、30年下來,病情控制得很好;但也有的人中風後,依然故我地抽菸、喝酒、不控制血壓、血糖,再次見面竟然就在急診室。以下是與中風密切相關的疾病與生活習慣,多些了解、就能及早因應。

高危險群1 有中風家族史需小心

如果父母有中風的病史,表示先天系統較易出問題,子女罹患腦血管疾病的機率會增高!鄭聖于醫師表示,若家族有人中風,除了前述三高體質或飲食生活習慣之外,也可能是先天遺傳體質造成血管壁比較薄、能承受的壓力較小。如果家族有中風病史,個人要特別注意。

高危險群2 高血壓患者拉紅色警報

高血壓是中風的獨立危險因素,也幾乎是引發中風最重要的因素。據國民健康局2002~2007年的資料顯示,高血壓患者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.8倍。

血壓正常約是140/90毫米汞柱。醫學界發現,高血壓會引發中風的機會,若是排除其他危險因子像是抽菸、喝酒等,每升高10個血壓毫米汞柱,未來中風的機率會高出30%。因此兩位醫師建議民眾,必須做好健康管理,多注意血壓值。

■定期量血壓,是最簡單的把關

鄭聖于醫師補充,血液循環有一定的速度,過快或過慢都不好。血液流動速度過慢,易有血栓;流動過快,對於血管壁刺激過大,可能讓脆弱的腦血管破裂。

高血壓是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風的首要可控制危險因素,約70%的中風個案有高血壓,因此要常常量血壓,曾經小中風的病人更要定期健康檢查。據統計,約有40%的中風個案可透過定期健康檢查(例如量血壓和膽固醇)、治療高血壓以及改善整體健康來預防再度中風。

■減少鹽分攝取,可降血壓

飲食中的鈉攝取過多,常是血壓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,鈉是鹽的主要成分(約占40%),減少鹽的攝取,不論是一般人或是高血壓患者,都能降血壓。高血壓患者每日鹽分攝取若能降低至6公克(約2400 毫克)以內,則血壓平均可下降2~8mmHg,相當於每日服用1顆長效型抗高血壓藥物之成效。

高危險群3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

血糖愈高,中風機率愈大!高血糖者發生中風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.9倍,可見血糖高低,對腦血管流量有密切影響。

林子淦醫師表示,血管在高血糖的狀態下,久了易不通暢,且血管中的糖分侵蝕血管壁,會讓血管容易破裂。另外,血糖如果忽高忽低,就像水管內的水流量忽大忽小,也易對水管造成傷害。

鄭聖于醫師提醒,很多糖尿病病人最後腎衰竭洗腎,而最終致命原因是腦中風。這是因為長期洗腎,血液成分及血流動力學改變,血管的品質及凝血因子脆弱所致,可見這些因素環環相扣。因此除了定期量血壓,腦神經內科或是外科醫師,也會嚴格要求病患要定期測血糖,不要讓血糖指數增高。

arrow
arrow

    UKLIN24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